目前分類:閱讀心得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Photo Sharing and Video Hosting at Photobucket

上個學期接了第一次安寧的課

想想
走入這個領域
從臨床,研究到教學
也有十年了

每一多走一步
就會觸發我內心的不同感受...

記得多年前
在腫瘤外科待過一陣子
病房內多是收口腔腫瘤的case

這類case最特別的地方
就是病人長了大腫瘤的口腔及臉
會不斷地發出惡臭

就連離開病房外十幾公尺
都能聞得到

而要承受最大痛苦的
當然就是病人自己

不但家人不敢探視
還要每天時刻與惡臭為伍
直到現在
這些情景仍歷歷在目...


當然
芳香療法的目的
並不只是在減輕惡臭"
更積極的說法是
大自然所給與的自然香味
每一種味道
都會經由嗅覺
連結到我們的大腦
而產生愉悅,或平靜的感覺

這些
不但可以安撫情緒,減輕壓力
甚至可以增強免疫能力
所以
芳香療法慢慢的
不只用在美容界
這幾年
甚至已經廣泛地應用在治療上
尤其是安寧療護被推行之後...

如同其他的放鬆技巧
如冥想,鬆弛,生物迴饋法
都是利用自我經驗來改善個體的治療方式

不但不是另類
而且有效

就像我一在反覆思考的
如果cancer真的有其治療方式
那最重要的應該就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因為
我們可以改變習性
但是卻無法改變環境
所以
能做得更多的
就是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因為
細胞有自我修復
抵抗惡性細胞的能力
而芳香療法
也許就是一個手段...

舉個例子來說
當我不開心時
聞到野薑花香

就會想到之前到日月潭一遊時的悠閒
而情緒
也會變得快樂,平靜而舒緩...

在我看來
非傳統醫療的安寧療護
不是什麼都不做
而是做得更多...

------------------------------------


關於芳香療法
你可以
1.擺個喜歡樣式的芳香瓶
滴幾滴喜歡的精油進去
讓它慢慢揮發


2.用0.1c.c.喜歡的香味+基礎油(如甜杏仁油,橄欖油)20c.c.來按摩


3.入皂來洗
(這是我想的)

此外
這是私人分享
非營利文章

如果住家已是鳥語花香
能夠接觸更自然的
更棒~!!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









最令人激賞的花朵
不是開在溫暖的地方

困苦卻能堅強
才能令人讚嘆...

就如同”一公升眼淚”的作者亞也
寫到的一則心情:
四葉的酢醬草
是因為”罕見”
才令人覺得幸運....

也像我昨日所看到的紅樹林
以緩慢的速度
在平常植物難以生長的環境
還可以堅持百年

讓人嘖嘖稱奇......!

------------------------------------------------------------------

老公常說我看事情的反應是異於常人

每每都會把傷心痛苦的事件投射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以前在醫院上班時就是

總覺得自己比他們還痛苦

這也許是許多事情累積的結果
要看這類的書籍或故事
也常常被禁止.....

在blog上
我算是少言的

但是也曾經清處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如果有天真的不行了
請不要救我吧~

直到看了這本書
才清清楚楚
原來自己是多麼怯懦
如果病重就會消極到
什麼事都不想做.....

能夠活著
就很幸福

作者亞也
就是堅持這樣到最後...

而對我而言
看到她的努力
不是同情
反倒是變成了激勵

另外
值得一提的是
亞也母親潮香的另一本著作”生命的障礙”
也非常值得同為照顧者的醫護人員
去閱讀及省思

藉由她細膩地描述及事情的處理
能夠給患者更優質的生活品質

最後

我期望自己
不再為歷練而沒耐心

不再為等待而發脾氣

感動後而反省

就從自身做起....

感謝平安幸福的每一天
也為重病的患者及家屬祈福............



ps.照片中的畫是野牡丹
很美很特別的花卉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紙蕾絲網站:
www.pergamano.com

立體浮雕教學網站:
www.3dpuzzleart.com
www.paperart.com.tw

意外發現到
標在產品上的說明
在此做個記錄與介紹..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偶然讀到張曼娟小姐的一篇文章
她寫到
因為明天是未知的
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悲喜的事
所以
我們現在
是幸福的

--------------------------------------------------------------

是啊

明天的事
不用現在擔心
只要珍惜當下擁有的
就夠了

我們常會想得太多
又很怕會有不幸的事發生
希望能事先知道
就可以
避免不幸
或是
現在覺得痛苦
希望明天會更好

可是
在害怕明天或是
期待明天的過程中
"今天"
就被恍惚地帶過了..

何必要管明天會變成什麼
就像
我們老是期待盼望很多
但世事無常
計畫總趕不上變化一樣
能把握的
只有目前一瞬間的這一刻

事實上
也還好
未知的事情太多
我們也可以常常活在
驚喜之中

別管明天會變成什麼
珍惜我們擁有的這一刻..
"現在"
就是最珍貴的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第九堂課裡提到『愛』-人,越來越自我,對許多事總是冷眼旁觀,漠視了人與人之間該有的關懷,看著新聞播報多少人因為什麼事而逝世時,多半已經麻痺,不再為此感到悲痛或惋惜。大多數的人,為了生活奔忙,庸庸碌碌,卻十分空虛,作者提到,墨瑞與他父親之間的關係,是冷淡、陌生的,當父親死亡後的幾天,他才為父親流下眼淚,所以他曾對自己發誓,當他有了孩子後,他所要給孩子們的就是無限的愛,因為他不想要讓自己及孩子們留下遺憾。墨瑞說:「愛讓你活在人間,就算你死了也活著。」他是把他的愛付出得透徹了,不吝嗇的關心,即使病痛纏身,卻能坦然面對,傾聽他人的心聲,分享自己的經驗,讓人獲益良多。在第十堂課裡提到『婚姻』-墨瑞說:「在這個文化環境中,我們滿心企望找到一個所愛的人,因為整個環境最欠缺的就是愛,如今的孩子可憐,他們不是太過自私,無法真正的愛人與被愛,不然就是興沖沖的結了婚,六個月後就離婚,他們不知道自己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他們又怎麼知道和自己結婚的是誰?」,其實這很可悲,因為找到所愛的人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在面對病痛時,背後的支持者所給予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墨瑞告訴我們維持婚姻的不二法則就是「要懂得尊重對方,誠實地對待彼此,互相扶持,並且相信婚姻的重要性」,若害怕婚姻,而不去嘗試的話,將會是莫大的損失。就如同,「不相愛,即如死滅」。在第十一堂課裡提到『不要為文化所欺騙』-墨瑞說:「人只有在受威脅時才變得醜惡,這是我們的文化所致。在我們的經濟體系中,就連那些有工作的人也備感威脅,因為他們隨時擔心丟掉飯碗,你若感覺受到威脅,你只會先顧自己,你開始把錢奉若神明,這都是這個文化害的。所以我們要建立自己的次文化,意思並不是要我們對周遭的規定都置之不顧。我們怎麼想,看重的是什麼,都要自己選擇,我們不能讓任何人或任何社會為我們決定這些事情,因為每個社會都有它自己的問題,逃走並不是解決的方法,所以要努力創造自己的文化」。在人類家庭投資,在人的身上投資,彼此照顧扶持,為你所愛及愛你的人們建立一個小社群,因為在開始和結束之間,我們也同樣需要別人,只要我們學到這一點,世界就會變得美麗許多。在第十二堂課裡提到『寬恕』-聖經這麼寫著:「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就當饒恕他,好教你們在天上的父也饒恕你們所犯的過錯。你們若不饒恕人,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錯。」其所言便是希望我們愛人如己,寬恕得罪我們的人,所以,我們要懂得在自己存活的每一刻,要時時做到寬恕自己,也時時做到寬恕別人,這樣方能使自己心中舒適,也才能讓自己留上美好的回憶於世上。就如同墨瑞教授所說:「我們要寬恕的不僅是別人,我們也要寬恕自己;寬恕自己沒去做的事,寬恕自己本應該去做的事;在你死前寬恕自己,然後寬恕別人」,因為心懷仇怨或頑固執拗,對我們自己本身是沒有好處的!在第十三堂課裡提到『設計完美的一天』-在這堂課一開始,墨瑞就表示了他打算用火化來安排自己最後的告別方式,並還在此時幽默的對朋友說:「叫他們別把我烤得太熟」,真的讓人很不敢置信這是垂死之人會說出來的話,我想,他能毫不避諱的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已經足以證明,他已將生死置之於度外且不恐懼死亡了,因為他離死越近,就越把自己的身體看成只是個殼,是靈魂的載體,彷若死亡對現在的他來說只是個名詞。他在當中還說了一句話:「死亡是不會傳染的,他就和生命一樣自然,它是我們的本然,我們對死亡大驚小怪,是因為我們不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份,我們覺得自己是人類,所以就高於自然。我們並不高於自然,凡有生者,必有死」,或許我們人類比其他生物好的地方就在於我們會有記憶;我們可以彼此相愛,並且能感受那種愛與被愛的感覺,所以形體的消失並不會影響大腦的記憶,你所曾激起的愛意,都仍存活在那些你曾打動或互相扶持的人心中,所以,死亡所結束的只是生命,而不是關係,倘若我們能平心靜氣且安然的接納死亡,那麼我們就可以安然的接受生命!所以當米奇在這堂課中問墨瑞:「你若是有一天時間健健康康的,你會做些什麼?」時,墨瑞的回答讓米奇感到失望,因為他說他只想過著簡單的日子,我想就是因為他能安然的接受死亡,所以他才能自在的度過這些日子吧?!在第十四堂課裡提到『我們說再見』-這次是作者最後一次見到墨瑞,當他要來見墨瑞的前一天接到夏綠蒂打給他的電話中得知,墨瑞的情況不太好後,他心中已有了面對恩師即將死亡的準備。當我看到書中作者勉強帶著微笑來探望老教授,當他看到老教授臉色蒼白卻還對他露出微笑,一面請作者碰他,一面將他的手放到自己心臟部位,緩緩說出:「我們這樣子說再見」時,胸口不覺一緊,那種在心口緩慢泛開的感覺讓我好生不捨,因為一對師生的情誼竟能如此的深厚,那種一切只在不言中的默契,讓人羨慕不已!
在文中有提到為何要出版這本書的原因,這主要是墨瑞的意思,因為他想把他的人生經驗,當作是他和米奇共同完成的最後論文。
在樸實的字句中,含有無數動人的意念,在瑣碎複雜的生命痕跡中,篩出足以令人頓悟的單純。對於「活著」這件事,我們總有自己的哲學,關於何者重要何者可忽視,誰沒有一番說法。然而,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已能預知自己的死期,由他來說出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視的課題,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生活,讓我們不用非得經過傷痕累累的洗滌過程之後,才得以悟得生活的道理。如今我們有幸旁聽這堂課,倘若我們懂得汲取其中的溫暖與智慧,便是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課。


二、內容摘錄:下列文字摘自《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一)墨瑞:「我跟你提過對立面的衝突嗎?」對立面的衝突?
墨瑞:「生命是一連串的來回拉鋸。你想做某件事,但被迫做
別的事。 某件事傷害到你,而你知道這不應該。你把某件事
視為理所當然,但你深知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事,就像拉長
的橡皮筋,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這其中。」
我說,聽來像是摔角比賽。 「摔角比賽?」他笑起來:「對,
你可以這麼形容生命。」我問,那麼是哪邊會得勝呢?「哪
邊得勝?」他對著我微笑,眼眶佈滿皺紋,牙齒向內曲。「愛
會得勝。愛一向都得勝。」(p.53)
(二)墨瑞說:「前幾天我聽人講一個很好的小故事。」他閉目養神
片刻,我耐心等著。
「好。故事是有關一個小波浪,在海裡翻滾著,日子過得很愉
快。他喜歡風和新鮮的空氣,直到有一天他注意到,其它的波
浪都在他前面,拍擊著岸邊。」
『我的天哪,這真可怕,』小波浪說:『我的最後命運也是這
樣!』這時來了另一個波浪,他看到小波浪悶悶不樂,就問他:
『你什麼事這麼不高興?』小波浪回答:『你不了解!我們都會
拍打到岸邊!我們這些波浪都會化為烏有!
這不是很可怕嗎?』這個波浪說:『錯了。你才不了解。你不
是一個波浪,你是海洋的一部分。』」(p.219)
(三)我知道這已是不可能了。沒有人能夠彌補過去,或是在生命中
重頭來過。不過我若從墨瑞.史瓦茲教授學到了什麼,那就是:
「生命中沒有什麼太遲了的事,生命直到最後一刻都是變動不
居。」(p.235)
三、讀後心得:
每個人對死亡的詮釋各有不同的見解,本書作者的教授,則是選擇以死亡作為他生命中最後的計畫,並把所剩的歲月重心放在研究死亡上,他說:「既然人終究不免一死,且自己本身也是很有價值的,何不來研究死亡,把它當作是一本活教材,觀察自己緩慢步向死亡之路時,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並讓大家與我一同學習。」所以說這本書真的很特別,它不單單只是本書,它是一門課,而且是一門專門教導我們如何活在世上以及該如何面對死亡的一門課。
通常一般人很避諱「死」這個字眼,更遑論去為自己的「死亡」提早作準備,因為,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常把死字掛在嘴邊是很不吉利的,其實認真想想,人終究逃不過一死,當我們甫出生之時,便已立下死亡的契約書,可是人們總是無法走出死亡的迷思之中,害怕面對死亡,害怕失去一切,縱觀社會上那些不敗的巨人,例如:杏林子女士以及周大觀小弟弟他們那種勇於面對逆境,不放任自己輕易被病魔打敗,到最後不畏懼死亡,勇敢去面對死亡的那一種勇氣,自今仍深植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人總是在失去之後,才驚覺曾經擁有過的可貴之處,和死亡四目相接之後,才會頓悟生命中的價值,儘管如何的風花雪月,最後當生命結束之時,終究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生命中短暫的絢麗回憶,唯一能留下來的只有智慧以及思想,這亦是往生者留給世人最大的恩惠。
誠如本書中的老教授墨瑞所言:「只要你學會了死亡,你就學會活著。」世界並不會因你的離去,而悄然的停下腳步,所以我們也要學習著不畏懼死亡,勇敢去面對死亡,一但有一天,生命到了盡頭,死亡對我們來說就已經是極為自然且順理成章的事,倘若我們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我們也就能像墨瑞一樣樂觀的擁抱生命,且豁達的面對死亡,最後,為了不要讓自己空留遺憾在人間,我們唯有把握有生之年,積極的過每一天,珍惜我們身邊所愛之人,豐富自己的人生,這才算是沒有白白走過這一遭!
四、參考資料:
Mitch Albom(1998)。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台北:大塊文化。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生死學讀後心得報告~~感謝邱均伊同學的分享...^^


本書是由米奇.艾爾邦(Mitch Albom)所著,
書中敘述著,他是如何陪伴昔日恩師走過生命的最後幾個月,
並將這位誨人不倦的老師-墨瑞.史瓦茲,勇敢面對死亡的歷程,
一點一滴的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書中共分成14堂課,
每一堂課所談論的都是不一樣的主題,
在第一堂課裡提到『我們談這個世界』-米奇在墨瑞的第一堂課中學到,
當一個人面對無法逃避的死亡時,就不得不教自己用獨特的觀點看生命。
死亡讓所有人變的平等,讓素昧平生的人也會為彼此的命運落淚,
墨瑞由此悟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
在第二堂課裡提到『自憐自艾的善用』-墨瑞要米奇知道,
當死亡逐漸侵蝕著自己的生命時,你可以悲傷,為失去的東西悲傷,
然後就得停止悲傷,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
不准自己進一步自憐。
在第三堂課裡提到『你的遺憾是什麼?』-墨瑞推了米奇一把,
讓他開始學著退後一步,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並詢問自己要的是什麼。
墨瑞的清明是,當他站在鐵道上聽著死亡列車迎面而來的拔尖汽笛,
他很清楚生命中什麼才是重要的。
在第四堂課裡提到『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
但沒有人把這當真,若能把這當真,
並且隨時作好準備的話,這樣我們在活著的時候,
就可以真正的比較投入。所以墨瑞說:「只要學會死亡,你就學會活著」,
沒錯!當墨瑞活在這個世界上,一直以來,
都不相信他將會死亡,直到面對死亡到領悟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時,
相對的就能更加明白活著的意義。世事是如此地多變,
誰也無法預料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墨瑞不但把握住時間及時行樂,
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更有意義;面對危險困難或挫折時,也能臨危不亂,
坦然面對。
在第五堂課裡提到『我們談家庭』-墨瑞說:「不相愛,即如死滅」
墨瑞在這場病中學習到最多的是「生命中最要緊的事是學習付出愛,
以及接受愛」,在他趁著「夜線」節目電視中廣播他即將死亡之前所頓悟的人生意義,
這即是在「付出愛」﹔而生病期間,他收到來自各地的關懷信件,
以及他的朋友、同事、親戚、家人和米奇的關懷,這就是在「接受愛」,
在他和那麼多人有過深刻又親密的交集後,縱然他會死去,
但他並不擔心自己會被淡忘。
在第六堂課裡提到『感情與執著』-這時墨瑞引述佛教徒的話:
「不要執著外物,因為萬事萬物均無常」,
他對這句話有獨特的見解:「不執著的意思,並不是你不讓感覺穿透你,
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它完全穿透你,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
墨瑞覺得要超然於物外即是不執著萬物,這對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
在每個人的心中總會壓抑著一些情緒,而不敢去面對它,
然而這樣的逃避只是在自欺欺人,當你真的陷入這樣的感情中,
將會使自己處於驚慌中,因為你不去體驗它,自然不知如何脫離它。
「體驗自己的情緒,但卻不使情緒主宰自己」這是墨瑞在這堂課裡給人的啟示。
在第七堂課裡提到『擁抱衰老』-墨瑞對年老自有一番見解,
他不喜歡賣弄年輕的一切,因為他知道年輕有時是很悲慘的事,
所以別跟他講年輕有多好。許多年輕人不懂智慧,他們對生命了解甚少,
要是不知道生命是怎麼回事,這樣過日子又有什麼意思?所以他從來不怕老,
甚至擁抱年老。他認為年老並不只是衰老,它是成長,
它不止是年復一年離死愈近的消極面,年老也是人了解到將要死亡的積極面,
而人因此更懂得好好過活。其實老年人不可能不羨慕年輕人,
但重點是接受你之為你,並且樂在其中。在第八堂課裡提到『金錢無法替代溫柔』
-在當下,許多人總是汲汲營利,盲目追求物質上的東西,
卻忽略了物質無法替代的一面-「精神層面」。
墨瑞說:「金錢無法替代溫柔,權力也無法替代溫柔,當你最需要溫柔的時候,
不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力,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
這些話猶如當頭棒喝,不偏不倚地擊中了這社會的病態。
在這個社會上,人多為功利所蒙蔽,在現實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以為擁有富裕的物質生活,就能獲得滿足,
卻不清楚什麼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滿足感。
所以墨瑞教我們要付出時間去愛及關懷週遭的人,
並創造一些讓自己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唯有不吝於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在付出的同時,
所獲得的,必定更多。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作者又寫到
教育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透過競爭來受教育
難道,教育只是為了通過幾項考試
得到一份工作.....
我們通過一些考試
找到一份工作
結婚生子
然後就愈活愈像一部機器
我們依然對生命
恐怖,焦慮
因此幫助我們了解整個人生的過程
不是教育的目的
還是
教育只為我們謀職或找到一份最好的工作而奠基??

當你年輕時
生活在一個沒有恐懼的環境裏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對生活恐懼
怕失去工作,怕傳統...怕死亡
我們是否能在年輕時,
便生活在無懼的氣氛中

生命真是美極了
它不是我們所製造出來的醜惡
唯獨當你對所有事物革新之後
你才能欣賞到它的豐富,深度及可愛..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
是個瘋狂的世界
教育與父母教你的
就是希望你去跟別人競爭,作對
因為要有成就
就必須要殘忍

教育的目的
只是要你去順應
這個敗壞的社會制度嗎
還是要給你自由
去成長並創造不同的社會
一個新世界..


其實
自由與愛,
是並存的
愛不是一種反應
如果我愛你
是因為你愛我
這就成了一種交易

愛成了在市場上被買賣的東西
那顯然不是愛
愛是不求回報的
甚至不感覺你給了什麼
只有這種愛
才能使你了解自由..


可是我們的教育
並沒有教你去了解這種想法....
因為你的父母唯一的考慮
就是幫你找到一份好工作
他們的目的和其他人的一樣
就是希望你在社會上
有財富,
有地位
然而
你爬得愈高
你為他人帶來的不幸就愈多
因為爬到高處
你就必須競爭,殘忍.....

所以
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去
學校裏有野心,競爭
但一點愛也沒有
這就是我們的社會不斷地破壞,在掙扎的原因...

以上摘自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克里希那穆提著)--------------------------------------------------

其實
看到這裡
我覺得很汗顏心虛

因為自己
也是一直叮嚀學生
要爭取
要比別人行

可是卻少了
彼此之間的合作及體恤...


作者的思想
揭露了人性爭奪的黑暗面
他的立意是好的
但是
我們都無法有脫離教育主流的超然
只是
是不是要去深思
不同於現實社會的觀感
多一些更深度的
教育內涵...


ps.我個人認為
教育主流就是增添知識,多些競爭力,
因為社會都需要競爭
否則難以存活....

更深度的教育內涵,
則是超多脫現實感
強調互助,互愛,共同成長,
不為己欲的心靈成長
就像東西夠用就好
資源可以共同分享.....這些至善!!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我最深的是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這一本書

買來已經超過一個星期了
放在案頭上
看了一些後
又不敢繼續看

放在一旁
隔一陣子後
又忍不住去看

作者對俗世的抨擊
這一些想法
很像我自己

尤其是
他寫到:
純然的愛
那並不是複雜的情感
必須要敏感地活著
對所有事物都要有
溫柔的感受

譬如
看見一隻動物在受苦
你會立刻去救助牠
你會把路上的石頭移開
因為好多赤足的人
會從上面走過
你會把路上的釘子撿起來
因為過往的車胎會被戳破
敏感
就是去體會
別人的感受

其實
看到這裏
我很難過
因為有多少的人
只在乎自己
有多少的人
會這麼做

可以不要求付出的去愛
我們該怎麼做
可以讓其他人
也一起體會到
真正的愛是什麼



-----------------------------------------------

所以
我在內心深呼吸
希望能以言行
不去硬性指示規範
也有人會懂..
真正的愛
是什麼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博客來大學
雖然這是則廣告,
可是很有創意喔!
請點入閱讀吧!


ps.原本要寫一篇要主動閱讀的文章,
看可是看到這個,
我就心裏在想,
可以不必寫囉!!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
不只是充實知識,
延伸智慧,
還可以藉由,
他人的經驗,
來反芻自己的觀點,
沉澱自己的思唯,
也可以找回那個因為世俗,
而支離破碎的自我..

其實,
閱讀只是為了,
能觸及心靈的,
感動及快樂..

歡迎一起開卷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人問我,最喜歡誰的書,
如果真要說,
應該是李家同與游乾桂先生的文章吧!
李家同先生 ,是位人道主義者..
他學的雖然是科學,
可是他個人卻很人文..
第一次拜讀他的作品是在醫院裏,
被編輯在只需花費工本費的書中,
以便於他人傳著閱讀..
他的書放了許多小說跟散文,
內容非常令人感動,
也能引起自我省思,
令人覺得了不起的是,
所有版稅都捐給慈善基金會,

至於游乾桂先生的書,
光是看到書名我就想買,
如”放下人生更豐富””閒居七年””好簡單好富足”
可是他的著作有八十幾本,
實在無法收藏那麼多..
只好去跟圖書館借,等了好久,
每天都在想什麼時候可以到手,
書中內容是他個人的人生觀,
可是風趣幽默的字裏行間,
相對於現代人的生活,
真的完全是兩樣,
用不同的角度,
思考我們該走怎麼樣的人生路,
我覺得很棒,

兩位作家的作品都值得推薦大家來看看,
至少我覺得那是不同的心靈啟發,
不見得一定完全相信,
不過一定會有成長..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電影院裏,
你要坐在哪裡看螢幕?
太近了,
有壓迫感,
太遠了,
看不清楚,
太旁邊,
看的眼睛會歪一邊..
你也可以戴上有色的眼鏡來看,
可是看起來,
影像的顏色會跟原本的不一樣,
戴上3D眼鏡會變得很有立體感,
可是很多影像重疊,
花花的不好看..
這告訴我們,
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
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看,
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就如同看電影一樣,
其所呈現的影像,
跟你所坐的位置及使用的方式有關..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下的年輕人,
可能會羨慕走在鎂光燈下的那些人們,
他們成為眾人的聚焦,
過著不同於一般人的生活樣貌..
但有些人生活作息不規律,
個人隱私成問題,
即使在金錢上有極大的收益,
一樣地紙醉金迷,消耗怠盡,
只為了舒坦極大的身心壓力..
等到,
花開後花落的當下,
歲月流逝的同時,
取而代之的是眾人的不應理..
這樣的失落,
就有如跌入坑底,
哪有可能爬得起..
不過,真的有心,
也不需因此而放棄,
如果,
多多充實自己,
有能力時,幫助社會上的弱勢團體,
無論外在形貌如何改變,
別人還是會想起,
如此美麗的你..

oo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